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負債這個話題,鼓勵大家適度負債,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觀點,比如吳曉波老師就寫過類似文章,標題是:負債才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步,敢于負債就是敢于對未來負責。
讀吳曉波老師的書很久了,從05年大學畢業讀《大敗局》開始,《激蕩三十年》《跌宕兩千年》《吳敬璉傳》等等,關于適度負債這一點我還是非常贊同的。
今天我們通過幾個角度來談談負債,主要內容如下:
1)負債都是壞的嗎,哪些負債是好的?
2)負債,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好方法
3)為什么因為負債,我們能得到更多?
1、債務并不是猛獸,也可能是機遇
在傳統的觀念中,大部分人覺得欠別人的錢并不是什么好事。所以有的人買房找親友借了很多錢,能少銀行貸款就減少銀行貸款。還有一些朋友,有了一些積蓄后,首先想到的將銀行貸款還清,這樣看起來壓力小很多。
其實這種心理非常能理解,畢竟欠銀行的錢總是心理有些怪怪的,而且每月的還貸也會讓我們有些不爽,總是有些羈絆的。不是所有的債務都是不好的,債務也有好壞之分:
不良債務:比如刷卡用來吃喝玩樂,過度的進行消費,這就是壞的債務。信用卡逾期不還還會造成惡性循環,而且我們消費的手機等產品,也會不斷的貶值。
良性債務:通過負債,可以讓我們的資產得到大幅的提升,常見的就是房貸,小資金撬動大杠桿,通過房產獲得了較大的增值。
再比如很多精明的理財者,即使自己手中有足夠的現金,遇到比較低利率貸款的機會仍然會選擇貸款。然后將自己的現金儲備投入到回報率更高的理財產品中,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,這些都可以被稱為良性負債。
就像我們買房一樣,就算有能力全款買房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分期付款,因為只要自己的投資能力跑贏貸款利率就好了。比如房貸利率3.25%(公積金貸款),擁有100萬現金,即便是買利率較低的國債,都可以達到4.17%,也就是說如果你選擇負債,每年還可以白賺100萬的0.92%,也就是9200元。
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,負債并不都是壞的 ,有很多負債屬于良性負債。
2、負債也是對抗通貨膨脹的辦法:
中國幾十年來財富增長迅速,但是貨幣泡沫化和通貨膨脹也是非常嚴重的。如果我們把自己的錢都存在銀行,看起來是存錢,實際上財富已經被通貨膨脹吃掉了一大半。因此利用貨幣的杠桿效應,放大自己的財富,是個人財富增長的第一要義。
通貨膨脹雖然讓貨幣貶值,但背負的債務也將變少。所以負債也是對抗通貨膨脹的一種辦法之一。
一個敢于負債的人,其實是一個敢于對未來負責的人。如果沒有負債,那就表明我們現階段所有的支出都是現金支付,而這些必將對我們的現金流造成一定的占用,資本不僅得不到升值,還將造成一定的浪費。
3、因為負債,我們能得到更多
首先我們看一個公式,總資產=凈資產+負債,所以負債也是一種資產,需要我們好好加以利用,也能獲得很好的回報。
其實社會是很現實的,金融機構大多嫌貧愛富,所以不是想負債就能負債的。負債從一定程度上也是個人能力和信用的體現。
對于普通人來講,能享受到的銀行貸款機會不多,不外乎房貸、車貸、公積金貸款等。所以如果有合適的機會,自己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一下,建議不要過分糾結。
另外我們知道無債一身輕,但是很多時候也失去了奮斗的動力,所以負債不僅是資產,有的時候也是助推我們向上爬的動力。